Kodi技巧
接着我们将 advancedsettings.xml 保存到 Kodi 播放器的 userdata 文件夹中。 不同设备相应的目录有所区别(当然如果之前就有这个文件,直接修改该文件内容也是可以的):
- Android:Android/data/org.xbmc.kodi/files/.kodi/userdata/
- iOS:/private/var/mobile/Library/Preferences/Kodi/userdata/
- Linux:~/.kodi/userdata/
- Mac:/Users/<your_user_name>/Library/Application Support/Kodi/userdata/ (see note)
- LibreELEC/OpenELEC:/storage/.kodi/userdata/
- Windows:Start - type %APPDATA%\kodi\userdata - press
由于我替换的是 Android 电视中的文件,会有些麻烦。我这里是在电视上装个 ES 文件浏览器,然后打开“网络”->“远程管理器”->“打开无线网络”,这样 PC 就可以通过 FTP 工具直接访问电视的文件系统了,当然传输文件也不在话下。 注意:要在 ES 文件浏览器中设置“显示隐藏文件”,否则 .kodi 这个文件夹都看不到。
<advancedsettings>
<cache>
<buffermode>1</buffermode>
<memorysize>139460608</memorysize>
<readfactor>20</readfactor>
</cache>
</advancedsettings>
- Buffermode: 1, 对所有协议都缓存 (0或2只缓存Internet相关协议,我们要通过SMB或NFS协议访问网络上的其它机器,用1)。
- Memorysize或cachemembuffersize:指定缓存大小,以字节为单位。比如150M就是15010241024=209715200字节。实际占用会3倍,也就是占用1503=450M真实物理内存。所以这里的大小要看各自的电视可用内存来定。如果不是看60fps的4K原盘,最小100M也差不多够用了(需要有至少300M的空闲物理内存)。
- Readbufferfactor:指定读取因子(这么叫不一定准确),实际有点像填充缓存的线程数的概念,与带宽相关,基数1为36Mbps,倍数增加。正常设置为4就够大多数片源的带宽了,千兆网可设置为20。再多意义也不大,除非是看60fps的4K原盘,可以根据实际网络带宽再设置高些,当然对应的缓存也要大些。比如1750M的wave2 AC无线环境+3G内存的电视,可尝试将此值设置为40,并修改缓存为500MB。